第025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025章
顧雲秋眼神明亮, 滿臉期許。
一句話說完,還看著他直眨眼睛。
漂亮的柳葉眼倒映出頭頂高懸的廊燈,燈光璀璨, 像盛著星河。
李從舟擰眉,微瞇起雙眼。
沒得到回答, 顧雲秋有些急,又聽得身後腳步聲,他咬了下嘴唇,又緊緊箍住李從舟的腰, 聲音超大地喊了句:
“我好想你——!”
瓢潑大雨裏, 嘈雜腳步聲伴隨著兵甲鏗鏘鳴。
眾人的目光都被那聲音吸引, 沒人註意到被顧雲秋摟住的年輕僧人後背繃得死緊。
一隊五人的銀甲衛, 正從祠堂所在的小院跑出。
顧雲秋嗚了聲, 摟住李從舟的手更用力, 腦袋又埋到他肩窩裏:
“到底有沒有啊?”
“父王可要罰我一整天都不許吃飯吶……”
為了不叫旁人聽著, 他的聲音很急但又很輕。兩句話悶在頸側,字詞句都黏在李從舟肌膚上。
天色已晚, 寒風冷雨。
他們所處的回廊轉角正在風口上,李從舟裸|露的肌膚早比寒玉還要涼。
他感到頸側被燙了一下, 兩瓣嘴唇開開合合,伴著淺淺鼻息,灑下粘稠的濕和熱。
微麻的感覺似癢毒發作般遍布全身, 李從舟垂在身側的雙手都漸漸握緊。
而顧雲秋墊腳說了半天, 抱著的小和尚卻跟木頭一樣,不會說話也不會動, 他腳繃得有點酸,只好洩氣地踩踩平。
——西北的米飯餅子菘蘆蒓是有什麽不一樣嗎?
顧雲秋圈著小和尚腰, 費解地仰頭看他:
到底吃什麽長的?
明明六年前還比他矮半截,現在卻能比他高出一個頭還多。
顧雲秋皺皺鼻子,暫且將這個不服氣放下。
他又拽住小和尚輕搖兩下,揚起臉小聲補充道:
“饅頭幹糧餅子饢什麽都可以的……”
李從舟終於低頭,墨色點漆的眸子裏閃過數抹異色。
然後他閉上眼深吸一口氣,重重推開了顧雲秋。
顧雲秋被他攮得後退半步,再疑惑去看時,小和尚已轉過身,足下生風地消失在回廊盡頭。
他頭也不回,活像有鬼在追。
給李從舟帶路的嬤嬤和小廝被嚇了一跳,忙跟上去,“誒?小師傅你等等我們,客舍朝這邊……”
顧雲秋:……?
這時,從祠堂跑出來的銀甲衛才找著機會現身。
他們撐著大大的油紙傘靠過來,犯愁地看顧雲秋,“公子,別讓屬下等為難。”
顧雲秋扁扁嘴,苦著臉哎了聲,耷拉腦袋跟他們走。
——還以為小和尚能救救他呢。
摸摸自己癟癟的肚子,顧雲秋回頭遠遠瞪了眼李從舟離開的方向:
小氣鬼!
明明小時候都有分你桂花糕吃。
銀甲衛將顧雲秋送回祠堂後,就恭恭敬敬退到院中。
說是罰跪祠堂,但沒人讓他們進屋監督。
幾個銀甲衛在府上多年,自然摸得清寧王心思,他們甚至還添了個爐子進去,生怕凍著小主子。
顧雲秋走到供桌前,亦自然地沒有跪,而是直接雙腿一盤,坐到那個明顯厚軟幾分的蒲團上。
他扯起地上的絨毯將自己裹成個粽子後,又摁著肚子嘆一口氣:
好餓哦。
……
寧王府的客舍,在祠堂後不遠的鴻寧堂。
這是一片三面臨湖的水榭,重簾雨幕垂落在滿池青荷上,如鼓聲隨著風動竹叢簌簌而歌。
嬤嬤和小廝將李從舟送到房內,替他整理好被褥、送上熱水後就退了出去。
李從舟在房門關閉後,盯著面前圓桌上的明燭看了半晌,直到院中安靜下來只剩風雨聲——
“烏影。”他開口。
桌上的燈燭明滅,渾身素黑的苗人青年從房梁落下。
“去看看怎麽回事。”李從舟背過身去吩咐。
烏影挑挑眉,還是依言消失在黑夜中。
而屋內李從舟盯著撲撲跳動的燭火,不知想到什麽,兩側耳廓竟漸漸紅了——
烏影身法輕靈、行疾如飛,很快就想辦法打聽出了寧王府的事:
世子在雙鳳樓豪擲白銀七百兩,給了個聲名狼藉的賭棍,還請他喝了近百壇的酒。
坊間百姓說什麽的都有,總之都在嘆王府有錢、世子紈絝。
物議如沸,最後自然傳到了寧王耳朵裏。
這位王爺回府就將顧雲秋帶到祠堂,當著列祖列宗申斥了他的荒唐行徑,然後就罰他跪在那裏一天一夜,不許吃飯、好好反省。
就烏影目前掌握的情報看,寧王是動了真火。
但當他悄無聲息摸到祠堂橫梁上時,又發現明顯不是那麽回事兒:
淒風冷雨夜,偌大的祠堂內卻暖似三春陽。
小世子根本沒跪,原地裹了毯子坐在蒲團上。那蒲團是烏影從未見過的厚,簡直稱得上是一個軟墊。
說是被罰反省,坐在蒲團上的世子竟還窩在絨毯裏睡著了,腦袋一點一點小雞啄米。
烏影還從未見過這般的“罰跪”,忍不住在心底嘖嘖稱奇。
而睡得半夢半醒的顧雲秋根本不知祠堂中多了個人,他睡了一會兒感覺還是餓,便吸吸鼻子從絨毯中鉆出來,走到供桌邊灌了一大口水。
咕咚咚涼水下肚,臟腑倒是撐起來、暫時不餓了,但沒一會兒肯定又要去小解……
總之就是,不舒服。
顧雲秋撇撇嘴,幹脆裹毯子、將蒲團當枕頭側躺下。
今日,他才從雙鳳樓辭了蘇馳歸家,就被下朝回府的寧王堵個正著。
寧王黑著臉,拉他到祠堂疾言厲色說了許多:
什麽文黨、太|子黨,又是門閥世家、寒門對立,又是西北軍情、後宮紛爭的。
顧雲秋聽得雲裏霧裏,就只明白了父王嫌他行事張揚。
財不外露,就算寧王府有金山銀山,世子也不該隨隨便便當街拿出七百兩。
京中大疫,百業待興。
這般花錢如流水,叫百姓怎麽想?
寧王說了這許多,偷偷看兒子一眼後,卻發現小家夥軟趴趴跪坐著,嘴巴緊抿、眼睛滴溜溜轉,不知聽進去多少。
大抵也知道兒子心上沒生權謀政鬥那一竅,寧王在心底暗暗嘆氣,覺著皇帝陛下讓他教秋秋這些,就是強人所難。
看顧雲秋那不識愁的樣子,寧王搖搖頭,忍不住伸手彈他腦門一下,落下總結陳詞:“仔細變成第二個蘇馳!”
顧雲秋捂著額頭,卻不好開口分辨。
寧王說的都對。
但那七百兩銀子是他自己掙的,本不幹王府的事。
怎麽就成蘇馳了?
再說,這錢是給未來宰相雪中送炭,將來再看,也稱得上是慧眼獨具。
不過這些話,他就自己想想。寧王要罰,他只能認了。
寧王離開後,顧雲秋放松下來,不再維持跪姿,而是幹脆就地坐下。
他面對著長供桌,重簾金幡下,不僅有諸多先祖牌位,還有掛在墻壁上的各種畫像。
寧王顧氏出美人,無論是河東顧家的血脈,還是後來皇室入繼的孩子,從留下的畫上看,都是脫塵出俗、清麗絕艷的翩翩公子。
——李從舟的眉眼,還真和其中幾個有幾分相似。
百無聊賴地看了一會兒,顧雲秋又想了會兒自己的事。
本以為一頓不吃沒什麽,但他從小錦衣玉食,從未挨餓受凍,原來不僅肚子會咕咕叫,人還會變虛、心跳也會變快……
在大口喝掉兩壺水後,顧雲秋終於決定:原地躺下、悶頭大睡。
——或許睡著了,就感覺不到餓了。
這般想著,伴著屋外的風聲雷聲雨點聲,顧雲秋還真醞釀出點睡意。
……
這一覺睡到日暮黃昏,顧雲秋揉揉眼睛醒來,卻聽見回廊上由遠及近傳來人聲、腳步聲。
他一骨碌翻身坐起,以為是寧王或者王妃。
——心軟了、改變主意了,要放他出去。
結果探腦袋一看,卻在長廊亮晃晃的六角宮燈下,看見個身材挺拔、眉眼鋒利的年輕僧人。
顧雲秋:!
——是小和尚!
六年未見,李從舟的輪廓更加深邃了。
眉棱骨壓低,虎目分明而狹長,鼻梁高挺、唇緣弓飽滿。
燈影憧憧下,他身形高挑、寬肩厚背,勁瘦的腰被兩纏麻束紮在深灰色僧袍內,長腿上照舊打了綁腿。
他這麽寒著臉、目不斜視,迎風大踏步走來,從某個角度上看,還真有點像鎮國將軍徐振羽。
難怪民間有句俗語,說外甥肖舅。
而且……
看著那淩厲冷峻的五官,顧雲秋心裏打了個悚:
而且,他也越來越像前世那個瘋狂嗜血的瘋子了!
顧雲秋暗中吞了口唾沫,突然想到小和尚是從西北歸來,他們一直走陸路,說不定——
說不定,身上會帶有幹糧!
如此,才會有剛才回廊上那一幕。
只可惜六年未見,小和尚不知是被嚇著了還是傻了:半塊吃的不給,還像吃了啞藥,一句話也沒和他說。
幹嘛啊……
顧雲秋抿嘴,重重靠回蒲團上:
六年不見,好感就要重新攢的嗎?
出家人,都這樣難搞的哦。
“我明明都有給你寄東西寫信的。”
顧雲秋裹緊被子,想起這個更氣呼呼蹬了兩下腿——
整整六年,他往西北派過不少信使,數量多得讓王妃都笑他,說若非知道收東西的人是僧明濟,怕要誤會他這是在追姑娘。
而且,他也從沒收到過退信。
問那些信使,也都說送到了,有幾個還說是當面遞到李從舟手上的。
“……”
裝高冷是吧!
顧雲秋揪著蒲團生氣:要不是怕將來掉腦袋,早不和你好了!
就這麽折騰了一番,顧雲秋又餓了。
點心被明令禁止不許靠近祠堂,這下真沒人能給他送吃的了。
顧雲秋舔舔唇瓣,目光放空地看著面前的長供桌,供桌上正中擺著寧王先祖漆金的牌位,往後兩側又排開前朝老寧王和他妻兒幾個人的。
長明燈芯燭火搖曳,三柱清香裊裊不絕。
香爐之前,卻正好有三碟珠花供果。
中間一盤是高饤果壘,在一牙盤上疊了三層的石榴、鵝梨、香圓、真柑和櫻桃等。
饤有專供陳設意,盤中的瓜果美則美矣,卻是用木頭雕的,中看不中吃。
果壘兩邊,分設青瓷碟兩個:
一個盛著著榠楂、優曇缽,一個上擺著兩個小瓷盞和一壺未開封的玉釀春。
玉釀春是京中名酒,放在供桌上這一小壺看起來有些年頭,裏面的酒液大抵已蒸發了大半,拿起來一搖就咣當咣當的。
顧雲秋不會喝酒,對此沒太在意,掃了一眼就移開了視線,目光直直盯向另一個碟子裏的兩樣果子。
王府祠堂有專人打理,中間的果壘要每天擦拭、做到一塵不染,裝玉釀春的陶壺、杯盞,以及下面的青瓷碟都要保證釉面整潔幹凈。
而剩下一碟供果是每天都要換的,所以那榠楂和優曇缽都是新鮮的。
先前進來時,顧雲秋光顧著看墻壁上的畫,這會兒餓狠了,才想起來供桌上有新鮮的果子。
只是——
那是供果誒,他這樣取而不告、直接拿起來吃,會不會遭報應?
畢竟這是寧王顧氏的祠堂,這麽多老神仙要保佑、要原諒也只管著他們顧家自己的子孫。
而他……
顧雲秋咬咬嘴唇,攥緊小毯子翻身,閉上眼不再看那果子。
前世他就夠慘了,今生他可不想因為偷吃供果再開罪幾個天上的老神仙。
想是這般想,但人在餓得頭暈眼花時,很多行為其實都不受控制。
顧雲秋翻來覆去在地上滾了一會兒,最終還是坐起來,雙手墊著下巴趴到了供桌前,拿手戳了戳那兩種果子——
榠楂是一種形似木瓜的高果,比木瓜大上幾分,最大的能長到四五寸許,果皮顏色是一種很亮的琥珀色,而且帶有源源不斷的清香。
至於優曇缽,這是越州一帶的叫法。
京城人多叫它“無花果”或“木饅頭”,這東西多生嶺南、苗疆,狀似小梨,皮色微紅或深紫,外觀看上去十分漂亮。
顧雲秋重重砸吧一下嘴,閉上眼睛,聲音小小:
“……好想吃哦。”
這一切都被掛在房梁上的烏影盡收眼底,他挑眉半晌,終於憋不住勾起嘴角,然後趁天黑,又悄無聲息地摸回了泓寧堂的客舍裏。
順窗戶翻進去時,李從舟正解了衣衫、在拆中衣下的層層繃帶。
烏影站在門口的地毯上彈去身上落雨,將剛才的探查到的悉數道明。
李從舟的傷在後背靈臺穴附近,潰爛的傷口被尖刀剜去,愈合處落下很大一個起伏不平的痂。
烏影瞥了一眼,笑道:“挺好,結疤了。”
李從舟沒接話,只將拆下來那一重重泛黃的繃帶丟進爐中燒了,而後走到褪下的僧袍邊,從那一團衣料中摸出了一塊幹糧,丟給烏影。
烏影淩空接了,卻忍不住使壞裝傻,“幹嘛?我不餓。”
李從舟冷冷睨他。
不得不說,他這麽瞪人時真有些兇神惡煞,就連烏影都撐不過一時三刻——
“行了行了,”烏影投降、擺擺手,“我去送就是。”
李從舟這才轉過身,點點頭:滿意了。
烏影順原路返回,翻身進祠堂時,寧王世子竟然乖乖跪到了那軟墊……啊呸,蒲團上——
只見顧雲秋雙手合十、沈眉閉目,口中念念有詞地磕頭:
“寧王顧氏列祖列宗在上,還有神仙菩薩、各路天上的英雄好漢,今遭偷食供果,實非有意冒犯,而是餓得太狠……”
三拜之後,他直起身,兩只眼睛似餓狼,直勾勾看向那一碟真果子。
然後,烏影就看著他抱起了那個榠楂,吭哧咬下一大口。
“……”
含著果皮果肉的顧雲秋楞了一瞬,而後整張臉皺成一團,哇地一聲將嘴裏的東西吐了滿地:“呸呸呸——”
這是什麽啊?!
顧雲秋丟了懷裏金燦燦的瓜,直撲向旁邊放涼水的壺,也來不及講究,對準壺嘴就仰頭灌了好幾口。
——他怎麽會想到,看上去黃澄澄、香噴噴的大果子,吃起來竟這般難吃,粘似生膠、苦勝黃連,甚至還有點麻舌頭。
烏影忍不住,掩嘴笑了下:
榠楂色黃、味澀,可入藥——這在藥典上都有講。
而下面的寧王世子灌了兩口水,又蹬蹬跑回來、拿起碟中剩下兩個映日果就咬。
映日果是他們蜀中、苗疆的叫法,在越州一帶似乎是被叫做優曇缽。
這兩個映日果一看就色紅未熟,吃起來必定是澀而酸。
果然,祠堂內的顧雲秋嗷地怪叫一聲,然後伸長了舌頭、用手做扇子不斷在嘴邊煽風——
烏影捂住嘴,眼睛彎下來,憋笑憋得渾身顫抖,眼角都憋出了淚。
而下面的顧雲秋也委屈得快哭了:
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叩拜了神佛、偷吃供果,沒想到兩個果子都不能吃:一個又苦又麻,另一個又酸又澀。
呸呸呸。
顧雲秋仰頭,咕咚咚把剩下的一壺水都喝光,閉上眼睛裹進毯子裏,下決心往後無論如何——身上都要藏些瓜子榛果、幹糧餅子。
而烏影,也在他翻身轉過去的一瞬,飛快地將東西放到了供桌上。
怕這有趣的寧王世子看不著,烏影還故意弄出了點響聲。
聽得身後瓷器一聲脆響,顧雲秋被嚇得一個激靈,扭頭一看卻發現——
三層高饤果壘前,竟不知何時多出來一個黃紙包。
他瞪大眼、起身打開細看,裏面竟是兩個梁糗!
粱糗是軍中常見的一種幹糧,是將面炒熟後,加上大豆、小豆和梁粟,以水揉搓成餅、再晾曬幹貯藏起來。
顧雲秋眼睛放光,捧著那個紙包東看看、西看看,在祠堂內找了一圈都沒尋著人,仰頭看了眼頭頂的黑洞洞的屋頂,也沒窺著半個人影。
這是……
神仙顯靈了?
他偏偏頭,試探性將那梁糗放到嘴邊舔了一口。
然後他的一雙柳葉眼,就都彎成了小月牙:
顧雲秋又撲通一聲跪倒在蒲團上,他雙手捧著梁糗,吭哧吭哧咬掉兩口,唇畔帶著餅渣,仰臉對著那一排木疙瘩笑:
“謝謝神仙!”
烏影蹲在最高一根梁柱上,看下面的寧王世子三兩口把兩個餅子消滅光,然後高高興興地重新裹毯子臥下。
他搖搖頭,還是忍不住輕笑一聲,返回客舍就將這一切都原原本本告訴了李從舟。
李從舟靜靜聽著,臉上一直沒什麽表情。
直到最後烏影繪聲繪色演了一遭,說了那句謝謝神仙的話。
李從舟沒繃住,嘴角微微揚了揚。
“咦——?”烏影卻頗為驚訝,忍不住停下動作,分外誇張地繞到李從舟面前、一雙眼睛上下打量他,“原來你會笑的啊?”
李從舟:“……”
難怪當初襄平侯要把烏影毒啞。
——他又不是褒姒!怎麽就不會笑了。
○○○
次日雨停。
李從舟卻沒能離開寧王府、返回報國寺。
此事說來話長,但簡單來說就是:
——他病了。
那這病又是怎麽得的呢?
一切,就要從這天清晨說起:
李從舟素來淺眠又習慣早起,五更天未明,他就睜開眼、從客舍柔軟的大床上坐起。
按著報國寺的規矩,晨起挑水前,眾僧需得禪坐一刻。
他撩開被子,正準備盤起雙腿,卻敏銳地發現胯|下的褻|褲不對勁:
粗麻的布黏膩地貼在他兩腿|間,不是遺尿,卻涼濕一片。
李從舟怔楞片刻後,霎時黑了臉。
他早非前世的懵懂少年,自然知道這是什麽。
正因為知道,他才會面黑如鍋底,沈眉緊擰、眼睛死死盯著那塊布,像想就這樣將它們燒出一個洞。
昨夜,他睡得確實比往常踏實。
一則王府客舍內焚有助眠的線香,二則回到了京中、不用隨時想著夜襲的西戎賊子。
緊繃了數年的精神放松,李從舟安穩睡過了前半夜,卻在後半夜做起了夢。
夢中他誤入了一片桂花林,多年生的金桂、銀桂長成了如報國寺門前迎客松那般的大樹:枝繁葉茂、郁郁蔥蔥。
金、銀二色的小花如漫天星點般藏在墨綠葉簇下,一陣陣花香撲鼻,甚至形成了潮濕黏膩、灼燒滾燙的熱浪。
他想走,狂風卻卷著桂花下起陣陣金雨。
纏著他、裹著他,一點兒掙脫不得。
“……”
回想起這個滿眼都是桂花樹的荒唐夢,李從舟捏了下眉心、重重出了一口氣,逼自己忽略了腿|間的濕涼感、翻身下地。
他是臨時從報國寺下來送東西,身邊自然沒帶替換的衣服。
但就這麽穿,也讓李從舟不適。
本想扯過僧袍披上、叫烏影去外面找套新的,但拿起外袍一抖,又從中抖出一股若有若無的桂花香。
李從舟是僧人,從不在僧袍上熏香。
身上衣物即便有香味,也該是在寺廟裏浸染的檀香。
這股幽香明明不屬於他,卻能在他僧袍上停留一整晚——
像是那個笨拙撞進他懷裏的人,都不知道他手上沾染多少條人命,就敢抱著他傾訴思念之意。
……想他了?
想他什麽呢。
明晃晃的宮燈下,小紈絝的身體暖烘烘帶著桂花香,開合的唇瓣紅潤水亮,期許看他時,一雙柳葉眼亮得攝人心魂……
李從舟又覺得頸側癢了,像被不知名的小蟲子蟄了一口,初時只覺刺撓,漸漸得卻仿佛過電一般,渾身都開始麻癢起來。
或許,不止麻癢。
垂眸,李從舟的呼吸窒了窒,似乎有點不敢相信自己身上的變化,他瞪著|月誇|下平白起伏的那一團,緊蹙在一起的眉都快要擰成死結。
一時沖動,他索性脫光,將中衣、褻褲、外袍和長褲揉成一團丟進銅盆裏,扯起床上鋪的單子纏到腰間,就抱著盆大踏步走出客舍。
泓寧堂雖是水榭,院內卻也有水井。
此刻天還未亮,整個院子黑黢黢一片,角門處的直房也沒有亮光。
李從舟自己打了水,拎起水桶就兜頭澆下。
冰冷刺骨的井水順脖頸滑向四肢百骸,凍得他渾身繃緊、唇色發白,卻正好能涼血,將那些不屬於他的安適和旖旎都驅出去。
桂花很好,卻不需要用鮮血來滋養。
兩桶涼水傾盡,李從舟才收拾好自己、順便洗了全部的衣衫。
抱銅盆回屋後,院內終於傳來了窸窸窣窣的聲音。
——是寧王府晨起幹活的下人。
被叫來的烏影睡眼惺忪,見李從舟僅裹一條單子的模樣楞了楞,而後他又瞥見銅盆中一團團擰好的布料,眼裏終於染上點笑意:
“怎麽,腎氣不固、睡中遺尿了?”
李從舟懶得同他解釋,只涼涼開口,要他弄一套新衣裳。
烏影比他略長幾歲,其實打眼一看就知道是怎麽回事,將夜遺說成遺尿,不過是怕李從舟惱羞成怒、跳起來揍他。
搖搖頭、閃身翻出王府後,烏影終於笑著吹了聲口哨:
十四五歲的少年郎嘛,懂的都懂。
想著少年心事,烏影便忘了叮囑李從舟披上被子,等他出去外面繞了一圈帶著新的僧袍回來,才發現李從舟就那樣光膀子坐在屋裏。
——秋寒露重,他也不怕著涼。
烏影放下僧袍,當時就在心裏腹誹了一句。
沒想,最後竟一語成讖。
李從舟換好僧袍,讓烏影將自己洗好的那團衣服帶回報國寺。
他拒絕了泓寧堂小廝給他準備早飯,而是直接向王妃辭行。
走到觀月堂外,前頭引路的小廝擡手剛想敲門,院門卻突然從裏打開,烏泱泱一群人沖出來,為首的嬤嬤一下和小廝撞個正著:
“哎喲餵!咦——?明濟小師傅?”
李從舟還未開口,王妃緊跟在嬤嬤身後走出來,她依舊優雅,只是容色略顯焦急,見著他後,勉強笑了下:
“小師傅怎麽來了?”
“來向王妃辭行,”李從舟道,“一夜未歸,小僧也該回寺裏了。”
王妃楞了楞,說了兩句挽留的話後,最終忍不住向他福了一禮,“明濟遠道而來,本該親自送小師傅出去,但秋秋病了,我實在著急……”
病了?
昨天不都還好好的麽。
李從舟心上一突,最終什麽也沒問。
王妃致過歉後就直奔祠堂,只讓身邊的嬤嬤送他出去。
清晨,風微寒。
嬤嬤是個健談的人,一路上給李從舟講了不少王府的事。
李從舟認真聽著,卻漸覺腳下的石板路越來越軟。
眼前的一切也像被烤化了一般,在緩緩地變形、融化。
李從舟搖晃了一下,擡手想扶旁邊的廊柱,卻眼前一黑、朝後倒下——
“哎?!”
“小師傅?明濟小師傅?!!”
○○○
顧雲秋不是什麽大病。
太醫被寧王匆忙提來,卻發現小世子只是吃傷了東西。
負責照料祠堂的雜役小廝、五個銀甲衛都被叫來跪在堂下,旁邊托盤上還放著被顧雲秋咬了一口的:榠楂和優曇缽。
太醫見著那兩樣果子,捋胡須說了句:“這便是了。”
他端起托盤給寧王夫妻看,“此無花果未熟,而那榠楂多用於觀賞和熬膠,小世子當是誤食又灌了許多涼水,一時不受、才會上吐下瀉。”
“熬膠?!”寧王妃一下站起來。
“王妃莫慌,”太醫忙擺手,“榠楂亦可入藥、能平痰止咳,只是生澀未熟,世子這般幹吃……”
他話還沒說完,氣急的王妃轉頭就擰上丈夫耳朵,“又是你!”
寧王哎唷一聲,被妻子拎得整個人都跪到地上。
“罰跪什麽祠堂!還不許吃飯?!”王妃咬牙切齒,“看給孩子餓的!再多一時半刻,是不是秋秋都要給高饤上的木雕啃了?!”
寧王痛得齜牙咧嘴,只能一邊跟老婆討饒,一邊囑咐太醫給兒子用好藥、吩咐寧心堂的廚房給顧雲秋多做些好吃的。
王府的下人對此見怪不怪,倒是那老太醫看得目瞪口呆。
王妃尤嫌不足地踹他一腳,趕他去府外當差。
寧王有苦說不出,他這嚴父還扮演得真是:賠了兒子又折夫人。
不過皇帝陛下倒是高興了,因為當天下午,寧王世子被罰又病倒的消息就從王府不脛而走,很快傳遍了整個京師。
承和帝重新召集龔宰相、文太傅、舒大學士等人進宮,亮出一道聖旨,擺明態度告訴他們——
他不會再立後。
文太傅捧著聖旨感激涕零,當天下午,幾個在朝堂上妄言西北戰局、諷刺定國公徐家的文臣就被舒大學士找借口調離出京。
文家這邊,算是暫時穩住了。
承和帝批完奏折,瞧著宣政殿外面碧空如洗,便來了興致帶三喜出去。順錦廊過禦苑,很快就來到了太子青宮前。
承和帝沒叫宮人通報,而是自己走進了宮苑內。
銀鞍白馬、颯沓流星,太子淩予檀搭箭張弓、嗖嗖連發三箭,最終卻只有一支羽箭勉強上靶。
跟著他的小太監撿了箭雙手捧著,正準備了一肚子溢美之詞,擡頭卻被嚇跪下去、口中三呼萬歲。
淩予檀楞了楞,回頭看見父皇,也跟著下馬行禮。
承和帝目力極佳,剛才兒子眼中明顯有不甘和失落,他無奈一哂,“都起來吧。”
“謝父皇,”太子起身跟到承和帝身旁,“父皇怎麽來了?”
“天氣好,出來走走,”承和帝看他一眼,邀請道:“陪為父逛逛?”
淩予檀自然說好,
ЙàΝf
將手中長弓遞給小太監。
承和帝帶著他出青宮,穿過錦廊來到禦花園內,秋日的園子裏僅有各地敬貢、花房精心培植的各色菊|花。
春有桃柳芙蓉,夏有群荷牡丹,秋日裏倒整好賞菊。
承和帝在一盆嶺南貢入的紫雪二喬旁站定,那盆菊的每一朵都是紫、白二色各占半壁,需養花人精心伺弄不說,還需天時地利。
每一株二喬,都是珍稀名貴、得來不易。
“朕和寧王,”承和帝看著花忽然開口,“原是一母同胞的嫡親兄弟,這,你知道麽?”
太子點點頭道:“皇祖母同兒臣提過。”
“昔年錚弟文采斐然、琴棋書畫無一不精,騎射、政論都在諸兄弟之上,更深得先帝喜愛,時常帶在身邊。”
承和帝說到這頓了頓,意有所指地看兒子一眼,才繼續道:
“當時朕還不是太子,身邊卻已有了許多謀臣,他們總在朕耳邊說——要朕當心這個弟弟,還給朕講《左傳》裏鄭莊公的故事。”
鄭莊公是春秋時鄭國的國君,他的母親武姜偏愛幼子、鬧出不少禍事。
太子一驚,面色微微變了。
“當時,朕和錚弟之間確實生出了不少嫌隙,但——若非後來錚弟出繼、爭取到了定國公徐家,如今站在這的、入住壽安殿的,或許就不是朕和太後了。”
先帝晚年,偏寵容妃。
容妃膝下獨子淩錦,曾是儲君人選。
後來先帝病重,在淩錚選擇出繼、成為寧王後嗣的同一日,容妃方氏忽然服毒自盡,而先帝也突發詔命將淩錦革出皇室譜牒、逐出皇宮,永世不得入京。
淩錦由此改名、隨母姓方,喚名方錦弦。
由於戍邊平亂有功,又在承和元年被封侯,封號:襄平。
說了這麽多,承和帝見太子還懵懂,便幹脆直接點破:
“你練箭,是因為權兒麽?”
太子一下鬧了個大紅臉,“兒臣、兒臣只是……”
承和帝搖搖頭,打斷了他的話:“你母後走後,父皇相信你身邊會有很多謀臣、門客,其中甚至不乏你的親人。但,他們所看、所想、所言,並非全部出自真心,而是帶著他們自己的算計、謀略。”
“朕和貴妃,不是你們想的那般,”他看著年少的太子,耐心解釋,“貴妃的封號是惠,而不是明|慧的‘慧’,檀兒明白其中的深意麽?”
二字讀音相同,詞意卻相去甚遠。
亟見窺察曰慧,心省恤人曰惠。
太子學問不差,自然明白此二字之差別。但他明白了也不敢說,只能拿眼光偷瞄著父皇。
見承和帝神色平靜,才試探著開口道:
“眾臣皆說,父皇你偏愛惠娘娘。”
“只是敬重,”承和帝糾正,“她和徐家助朕良多,在外有定國公平定西北,在後宮,便是你惠娘娘。與其說是情深愛重,朕與她……倒不如說是同僚。”
“同……僚?”太子根本想不到父皇會用這詞。
“你惠娘娘聰敏、卻並非深閨弱女子,她有見識、懂軍機,還曾上過戰場,若非礙於女兒身,一定會建立一番功業、不比鎮國將軍差——”
承和帝想起初見徐家長女時,這位世家小姐根本不似阿茵,她未著襦裙反而披紅袍銀甲,策馬、手捏長|槍。
她用槍指著他,桀驁地問,他是不是那個需要她幫忙的皇子。
後來他奉旨迎娶,徐密更直接在洞房花燭夜對他言明,“父親說,可惜沒給我男兒身,但為女兒郎做你的側妃,也是一種保家衛國。”
想著這些話,承和帝忍不住笑出聲,而後他搖頭看向兒子:“你說,這般一個女子,如何會與那些宮嬪爭一時的榮寵高低?”
太子一時無話,不知說些什麽。
“也別都信你舅舅的,每逢三六九,貴妃都會到太後宮中陪著說話,檀兒不妨也去請個安,自己用眼睛看看。”
“至於你四弟,他是騎射一絕、文辭俱佳,深得朕的喜歡。但檀兒,為君王者文武雙全固然好,但更重要的是——”
承和帝轉身,慈愛而平和地看著愛人留給自己唯一的子息:
“知人善任、有容人的雅量。”
“君王又不需事事躬親,同你的弟弟們好好相處,將來——”承和帝的笑容裏,又平添了幾分算計,“才有人替你賣命。”
淩予檀聽著,面上諾諾稱是,心裏卻早掀起驚濤駭浪。
“對了,”承和帝拍拍他肩膀,“聽說你那小堂弟最近又闖禍被罰、還不知怎地病倒了,檀兒宮裏若有什麽好玩的,不妨送去安慰安慰他。”
淩予檀疑惑:
寧王世子挨罰,關他太子青宮何事?
“為君治國、該具賢名,”承和帝眼中精光閃爍,嘴角的笑卻不達眼底,“寧王世子還小,會記著你這點好的。”
淩予檀一下恍然,看著承和帝離開的背影,心潮洶湧、臉都興奮得發紅——
他的為政手腕是稚嫩,但,這還父皇第一次願意手把手教他。
……
黃昏日暮,太子身邊的總管太監送了個精致的漆盒進寧王府。說是太子聽聞世子生病,特賜此南洋貢物,給顧雲秋病中解悶。
顧雲秋已經醒了,只是來回的出恭讓他面如金紙。
由點心扶著叩謝過太子,又吩咐人賞了那太監,他才接過漆盒打開,發現裏面是一套完整象牙雕的六博棋。
六博流行於先漢,六黑六白合共十二棋,因下棋雙方需各持一根博著而得名。勝利方式是吃殺得子,有時棋子也會被做成兵種、供軍中解悶用。
顧雲秋看了一眼,笑著搖搖頭沒說什麽,只讓點心給拿到庫房收起來。
六博有趣,太子也有心。
但——
他還是更喜歡關撲、錘丸,葉戲、吊牌這些民間的東西。
太過精致的珍奇,只會無時無刻提醒著他:不過是個假世子。
等點心收好漆盒回來,顧雲秋朝他伸出手、示意他來扶自己:
“聽說小和尚也病了?”
點心不明所以,卻還是過去點點頭道:“太醫說、說是連日勞累又受了寒,雖、雖起了高熱,但、不嚴重,多休息兩日就好了。”
高熱?
顧雲秋想了想,忽然借著點心的力量起身、套鞋子穿衣裳。
“公子?!”
“走,”顧雲秋一邊往自己身上系披風,一邊露出個唇色極淡的笑容,“我們看看小和尚去——”
點心想攔沒攔住,只能找人弄來頂軟凳、架著顧雲秋去了泓寧堂。
可惜,他去得不巧:
李從舟昏睡未醒,安安靜靜躺在客舍的大床上。
顧雲秋拒絕了客舍小廝給他搬凳子,而是直接坐到了大床旁。
小和尚睡著後,面容看上去就柔和多了:
密黑的睫羽安靜地蓋在眼瞼上,高挺的鼻梁投下一抹極淺的陰影。
該說,他臉上像王妃的地方多,但又不顯女氣,反在那種刀削斧鑿的淩厲中,平添了一股說不清的精致。
顧雲秋看著小和尚,終於忍不住伸手戳了下他的腮幫:
看吧,遭報應了吧。
——讓你不分我吃的!
不過看著等著,顧雲秋又有些困了,他坐在床邊強撐了一會兒,最終還是困意襲來、忍不住撲倒在李從舟身旁。
片刻後,聞訊趕來的寧王妃,掀開客舍的重簾,就看見兩個半大小子依偎在客舍的大床上。
而她家的傻秋秋——
王妃搖搖頭,掩口輕笑:
都睡著了,卻還要緊緊摟著人家脖子。
可憐小師傅發著高熱,被他這般又壓又纏的,更捂得是雙頰潮紅、滿頭冒汗,鋥亮的腦袋,都被汗水潤得更亮……
在試過幾次,沒能叫醒顧雲秋、也沒能將他從李從舟身上扯下來後,王妃幹脆手一揮、做出決定:
——既然倆孩子這般要好,便都搬去寧興堂。
那邊東西人手齊全,也方便大夫看診照顧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顧雲秋眼神明亮, 滿臉期許。
一句話說完,還看著他直眨眼睛。
漂亮的柳葉眼倒映出頭頂高懸的廊燈,燈光璀璨, 像盛著星河。
李從舟擰眉,微瞇起雙眼。
沒得到回答, 顧雲秋有些急,又聽得身後腳步聲,他咬了下嘴唇,又緊緊箍住李從舟的腰, 聲音超大地喊了句:
“我好想你——!”
瓢潑大雨裏, 嘈雜腳步聲伴隨著兵甲鏗鏘鳴。
眾人的目光都被那聲音吸引, 沒人註意到被顧雲秋摟住的年輕僧人後背繃得死緊。
一隊五人的銀甲衛, 正從祠堂所在的小院跑出。
顧雲秋嗚了聲, 摟住李從舟的手更用力, 腦袋又埋到他肩窩裏:
“到底有沒有啊?”
“父王可要罰我一整天都不許吃飯吶……”
為了不叫旁人聽著, 他的聲音很急但又很輕。兩句話悶在頸側,字詞句都黏在李從舟肌膚上。
天色已晚, 寒風冷雨。
他們所處的回廊轉角正在風口上,李從舟裸|露的肌膚早比寒玉還要涼。
他感到頸側被燙了一下, 兩瓣嘴唇開開合合,伴著淺淺鼻息,灑下粘稠的濕和熱。
微麻的感覺似癢毒發作般遍布全身, 李從舟垂在身側的雙手都漸漸握緊。
而顧雲秋墊腳說了半天, 抱著的小和尚卻跟木頭一樣,不會說話也不會動, 他腳繃得有點酸,只好洩氣地踩踩平。
——西北的米飯餅子菘蘆蒓是有什麽不一樣嗎?
顧雲秋圈著小和尚腰, 費解地仰頭看他:
到底吃什麽長的?
明明六年前還比他矮半截,現在卻能比他高出一個頭還多。
顧雲秋皺皺鼻子,暫且將這個不服氣放下。
他又拽住小和尚輕搖兩下,揚起臉小聲補充道:
“饅頭幹糧餅子饢什麽都可以的……”
李從舟終於低頭,墨色點漆的眸子裏閃過數抹異色。
然後他閉上眼深吸一口氣,重重推開了顧雲秋。
顧雲秋被他攮得後退半步,再疑惑去看時,小和尚已轉過身,足下生風地消失在回廊盡頭。
他頭也不回,活像有鬼在追。
給李從舟帶路的嬤嬤和小廝被嚇了一跳,忙跟上去,“誒?小師傅你等等我們,客舍朝這邊……”
顧雲秋:……?
這時,從祠堂跑出來的銀甲衛才找著機會現身。
他們撐著大大的油紙傘靠過來,犯愁地看顧雲秋,“公子,別讓屬下等為難。”
顧雲秋扁扁嘴,苦著臉哎了聲,耷拉腦袋跟他們走。
——還以為小和尚能救救他呢。
摸摸自己癟癟的肚子,顧雲秋回頭遠遠瞪了眼李從舟離開的方向:
小氣鬼!
明明小時候都有分你桂花糕吃。
銀甲衛將顧雲秋送回祠堂後,就恭恭敬敬退到院中。
說是罰跪祠堂,但沒人讓他們進屋監督。
幾個銀甲衛在府上多年,自然摸得清寧王心思,他們甚至還添了個爐子進去,生怕凍著小主子。
顧雲秋走到供桌前,亦自然地沒有跪,而是直接雙腿一盤,坐到那個明顯厚軟幾分的蒲團上。
他扯起地上的絨毯將自己裹成個粽子後,又摁著肚子嘆一口氣:
好餓哦。
……
寧王府的客舍,在祠堂後不遠的鴻寧堂。
這是一片三面臨湖的水榭,重簾雨幕垂落在滿池青荷上,如鼓聲隨著風動竹叢簌簌而歌。
嬤嬤和小廝將李從舟送到房內,替他整理好被褥、送上熱水後就退了出去。
李從舟在房門關閉後,盯著面前圓桌上的明燭看了半晌,直到院中安靜下來只剩風雨聲——
“烏影。”他開口。
桌上的燈燭明滅,渾身素黑的苗人青年從房梁落下。
“去看看怎麽回事。”李從舟背過身去吩咐。
烏影挑挑眉,還是依言消失在黑夜中。
而屋內李從舟盯著撲撲跳動的燭火,不知想到什麽,兩側耳廓竟漸漸紅了——
烏影身法輕靈、行疾如飛,很快就想辦法打聽出了寧王府的事:
世子在雙鳳樓豪擲白銀七百兩,給了個聲名狼藉的賭棍,還請他喝了近百壇的酒。
坊間百姓說什麽的都有,總之都在嘆王府有錢、世子紈絝。
物議如沸,最後自然傳到了寧王耳朵裏。
這位王爺回府就將顧雲秋帶到祠堂,當著列祖列宗申斥了他的荒唐行徑,然後就罰他跪在那裏一天一夜,不許吃飯、好好反省。
就烏影目前掌握的情報看,寧王是動了真火。
但當他悄無聲息摸到祠堂橫梁上時,又發現明顯不是那麽回事兒:
淒風冷雨夜,偌大的祠堂內卻暖似三春陽。
小世子根本沒跪,原地裹了毯子坐在蒲團上。那蒲團是烏影從未見過的厚,簡直稱得上是一個軟墊。
說是被罰反省,坐在蒲團上的世子竟還窩在絨毯裏睡著了,腦袋一點一點小雞啄米。
烏影還從未見過這般的“罰跪”,忍不住在心底嘖嘖稱奇。
而睡得半夢半醒的顧雲秋根本不知祠堂中多了個人,他睡了一會兒感覺還是餓,便吸吸鼻子從絨毯中鉆出來,走到供桌邊灌了一大口水。
咕咚咚涼水下肚,臟腑倒是撐起來、暫時不餓了,但沒一會兒肯定又要去小解……
總之就是,不舒服。
顧雲秋撇撇嘴,幹脆裹毯子、將蒲團當枕頭側躺下。
今日,他才從雙鳳樓辭了蘇馳歸家,就被下朝回府的寧王堵個正著。
寧王黑著臉,拉他到祠堂疾言厲色說了許多:
什麽文黨、太|子黨,又是門閥世家、寒門對立,又是西北軍情、後宮紛爭的。
顧雲秋聽得雲裏霧裏,就只明白了父王嫌他行事張揚。
財不外露,就算寧王府有金山銀山,世子也不該隨隨便便當街拿出七百兩。
京中大疫,百業待興。
這般花錢如流水,叫百姓怎麽想?
寧王說了這許多,偷偷看兒子一眼後,卻發現小家夥軟趴趴跪坐著,嘴巴緊抿、眼睛滴溜溜轉,不知聽進去多少。
大抵也知道兒子心上沒生權謀政鬥那一竅,寧王在心底暗暗嘆氣,覺著皇帝陛下讓他教秋秋這些,就是強人所難。
看顧雲秋那不識愁的樣子,寧王搖搖頭,忍不住伸手彈他腦門一下,落下總結陳詞:“仔細變成第二個蘇馳!”
顧雲秋捂著額頭,卻不好開口分辨。
寧王說的都對。
但那七百兩銀子是他自己掙的,本不幹王府的事。
怎麽就成蘇馳了?
再說,這錢是給未來宰相雪中送炭,將來再看,也稱得上是慧眼獨具。
不過這些話,他就自己想想。寧王要罰,他只能認了。
寧王離開後,顧雲秋放松下來,不再維持跪姿,而是幹脆就地坐下。
他面對著長供桌,重簾金幡下,不僅有諸多先祖牌位,還有掛在墻壁上的各種畫像。
寧王顧氏出美人,無論是河東顧家的血脈,還是後來皇室入繼的孩子,從留下的畫上看,都是脫塵出俗、清麗絕艷的翩翩公子。
——李從舟的眉眼,還真和其中幾個有幾分相似。
百無聊賴地看了一會兒,顧雲秋又想了會兒自己的事。
本以為一頓不吃沒什麽,但他從小錦衣玉食,從未挨餓受凍,原來不僅肚子會咕咕叫,人還會變虛、心跳也會變快……
在大口喝掉兩壺水後,顧雲秋終於決定:原地躺下、悶頭大睡。
——或許睡著了,就感覺不到餓了。
這般想著,伴著屋外的風聲雷聲雨點聲,顧雲秋還真醞釀出點睡意。
……
這一覺睡到日暮黃昏,顧雲秋揉揉眼睛醒來,卻聽見回廊上由遠及近傳來人聲、腳步聲。
他一骨碌翻身坐起,以為是寧王或者王妃。
——心軟了、改變主意了,要放他出去。
結果探腦袋一看,卻在長廊亮晃晃的六角宮燈下,看見個身材挺拔、眉眼鋒利的年輕僧人。
顧雲秋:!
——是小和尚!
六年未見,李從舟的輪廓更加深邃了。
眉棱骨壓低,虎目分明而狹長,鼻梁高挺、唇緣弓飽滿。
燈影憧憧下,他身形高挑、寬肩厚背,勁瘦的腰被兩纏麻束紮在深灰色僧袍內,長腿上照舊打了綁腿。
他這麽寒著臉、目不斜視,迎風大踏步走來,從某個角度上看,還真有點像鎮國將軍徐振羽。
難怪民間有句俗語,說外甥肖舅。
而且……
看著那淩厲冷峻的五官,顧雲秋心裏打了個悚:
而且,他也越來越像前世那個瘋狂嗜血的瘋子了!
顧雲秋暗中吞了口唾沫,突然想到小和尚是從西北歸來,他們一直走陸路,說不定——
說不定,身上會帶有幹糧!
如此,才會有剛才回廊上那一幕。
只可惜六年未見,小和尚不知是被嚇著了還是傻了:半塊吃的不給,還像吃了啞藥,一句話也沒和他說。
幹嘛啊……
顧雲秋抿嘴,重重靠回蒲團上:
六年不見,好感就要重新攢的嗎?
出家人,都這樣難搞的哦。
“我明明都有給你寄東西寫信的。”
顧雲秋裹緊被子,想起這個更氣呼呼蹬了兩下腿——
整整六年,他往西北派過不少信使,數量多得讓王妃都笑他,說若非知道收東西的人是僧明濟,怕要誤會他這是在追姑娘。
而且,他也從沒收到過退信。
問那些信使,也都說送到了,有幾個還說是當面遞到李從舟手上的。
“……”
裝高冷是吧!
顧雲秋揪著蒲團生氣:要不是怕將來掉腦袋,早不和你好了!
就這麽折騰了一番,顧雲秋又餓了。
點心被明令禁止不許靠近祠堂,這下真沒人能給他送吃的了。
顧雲秋舔舔唇瓣,目光放空地看著面前的長供桌,供桌上正中擺著寧王先祖漆金的牌位,往後兩側又排開前朝老寧王和他妻兒幾個人的。
長明燈芯燭火搖曳,三柱清香裊裊不絕。
香爐之前,卻正好有三碟珠花供果。
中間一盤是高饤果壘,在一牙盤上疊了三層的石榴、鵝梨、香圓、真柑和櫻桃等。
饤有專供陳設意,盤中的瓜果美則美矣,卻是用木頭雕的,中看不中吃。
果壘兩邊,分設青瓷碟兩個:
一個盛著著榠楂、優曇缽,一個上擺著兩個小瓷盞和一壺未開封的玉釀春。
玉釀春是京中名酒,放在供桌上這一小壺看起來有些年頭,裏面的酒液大抵已蒸發了大半,拿起來一搖就咣當咣當的。
顧雲秋不會喝酒,對此沒太在意,掃了一眼就移開了視線,目光直直盯向另一個碟子裏的兩樣果子。
王府祠堂有專人打理,中間的果壘要每天擦拭、做到一塵不染,裝玉釀春的陶壺、杯盞,以及下面的青瓷碟都要保證釉面整潔幹凈。
而剩下一碟供果是每天都要換的,所以那榠楂和優曇缽都是新鮮的。
先前進來時,顧雲秋光顧著看墻壁上的畫,這會兒餓狠了,才想起來供桌上有新鮮的果子。
只是——
那是供果誒,他這樣取而不告、直接拿起來吃,會不會遭報應?
畢竟這是寧王顧氏的祠堂,這麽多老神仙要保佑、要原諒也只管著他們顧家自己的子孫。
而他……
顧雲秋咬咬嘴唇,攥緊小毯子翻身,閉上眼不再看那果子。
前世他就夠慘了,今生他可不想因為偷吃供果再開罪幾個天上的老神仙。
想是這般想,但人在餓得頭暈眼花時,很多行為其實都不受控制。
顧雲秋翻來覆去在地上滾了一會兒,最終還是坐起來,雙手墊著下巴趴到了供桌前,拿手戳了戳那兩種果子——
榠楂是一種形似木瓜的高果,比木瓜大上幾分,最大的能長到四五寸許,果皮顏色是一種很亮的琥珀色,而且帶有源源不斷的清香。
至於優曇缽,這是越州一帶的叫法。
京城人多叫它“無花果”或“木饅頭”,這東西多生嶺南、苗疆,狀似小梨,皮色微紅或深紫,外觀看上去十分漂亮。
顧雲秋重重砸吧一下嘴,閉上眼睛,聲音小小:
“……好想吃哦。”
這一切都被掛在房梁上的烏影盡收眼底,他挑眉半晌,終於憋不住勾起嘴角,然後趁天黑,又悄無聲息地摸回了泓寧堂的客舍裏。
順窗戶翻進去時,李從舟正解了衣衫、在拆中衣下的層層繃帶。
烏影站在門口的地毯上彈去身上落雨,將剛才的探查到的悉數道明。
李從舟的傷在後背靈臺穴附近,潰爛的傷口被尖刀剜去,愈合處落下很大一個起伏不平的痂。
烏影瞥了一眼,笑道:“挺好,結疤了。”
李從舟沒接話,只將拆下來那一重重泛黃的繃帶丟進爐中燒了,而後走到褪下的僧袍邊,從那一團衣料中摸出了一塊幹糧,丟給烏影。
烏影淩空接了,卻忍不住使壞裝傻,“幹嘛?我不餓。”
李從舟冷冷睨他。
不得不說,他這麽瞪人時真有些兇神惡煞,就連烏影都撐不過一時三刻——
“行了行了,”烏影投降、擺擺手,“我去送就是。”
李從舟這才轉過身,點點頭:滿意了。
烏影順原路返回,翻身進祠堂時,寧王世子竟然乖乖跪到了那軟墊……啊呸,蒲團上——
只見顧雲秋雙手合十、沈眉閉目,口中念念有詞地磕頭:
“寧王顧氏列祖列宗在上,還有神仙菩薩、各路天上的英雄好漢,今遭偷食供果,實非有意冒犯,而是餓得太狠……”
三拜之後,他直起身,兩只眼睛似餓狼,直勾勾看向那一碟真果子。
然後,烏影就看著他抱起了那個榠楂,吭哧咬下一大口。
“……”
含著果皮果肉的顧雲秋楞了一瞬,而後整張臉皺成一團,哇地一聲將嘴裏的東西吐了滿地:“呸呸呸——”
這是什麽啊?!
顧雲秋丟了懷裏金燦燦的瓜,直撲向旁邊放涼水的壺,也來不及講究,對準壺嘴就仰頭灌了好幾口。
——他怎麽會想到,看上去黃澄澄、香噴噴的大果子,吃起來竟這般難吃,粘似生膠、苦勝黃連,甚至還有點麻舌頭。
烏影忍不住,掩嘴笑了下:
榠楂色黃、味澀,可入藥——這在藥典上都有講。
而下面的寧王世子灌了兩口水,又蹬蹬跑回來、拿起碟中剩下兩個映日果就咬。
映日果是他們蜀中、苗疆的叫法,在越州一帶似乎是被叫做優曇缽。
這兩個映日果一看就色紅未熟,吃起來必定是澀而酸。
果然,祠堂內的顧雲秋嗷地怪叫一聲,然後伸長了舌頭、用手做扇子不斷在嘴邊煽風——
烏影捂住嘴,眼睛彎下來,憋笑憋得渾身顫抖,眼角都憋出了淚。
而下面的顧雲秋也委屈得快哭了:
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叩拜了神佛、偷吃供果,沒想到兩個果子都不能吃:一個又苦又麻,另一個又酸又澀。
呸呸呸。
顧雲秋仰頭,咕咚咚把剩下的一壺水都喝光,閉上眼睛裹進毯子裏,下決心往後無論如何——身上都要藏些瓜子榛果、幹糧餅子。
而烏影,也在他翻身轉過去的一瞬,飛快地將東西放到了供桌上。
怕這有趣的寧王世子看不著,烏影還故意弄出了點響聲。
聽得身後瓷器一聲脆響,顧雲秋被嚇得一個激靈,扭頭一看卻發現——
三層高饤果壘前,竟不知何時多出來一個黃紙包。
他瞪大眼、起身打開細看,裏面竟是兩個梁糗!
粱糗是軍中常見的一種幹糧,是將面炒熟後,加上大豆、小豆和梁粟,以水揉搓成餅、再晾曬幹貯藏起來。
顧雲秋眼睛放光,捧著那個紙包東看看、西看看,在祠堂內找了一圈都沒尋著人,仰頭看了眼頭頂的黑洞洞的屋頂,也沒窺著半個人影。
這是……
神仙顯靈了?
他偏偏頭,試探性將那梁糗放到嘴邊舔了一口。
然後他的一雙柳葉眼,就都彎成了小月牙:
顧雲秋又撲通一聲跪倒在蒲團上,他雙手捧著梁糗,吭哧吭哧咬掉兩口,唇畔帶著餅渣,仰臉對著那一排木疙瘩笑:
“謝謝神仙!”
烏影蹲在最高一根梁柱上,看下面的寧王世子三兩口把兩個餅子消滅光,然後高高興興地重新裹毯子臥下。
他搖搖頭,還是忍不住輕笑一聲,返回客舍就將這一切都原原本本告訴了李從舟。
李從舟靜靜聽著,臉上一直沒什麽表情。
直到最後烏影繪聲繪色演了一遭,說了那句謝謝神仙的話。
李從舟沒繃住,嘴角微微揚了揚。
“咦——?”烏影卻頗為驚訝,忍不住停下動作,分外誇張地繞到李從舟面前、一雙眼睛上下打量他,“原來你會笑的啊?”
李從舟:“……”
難怪當初襄平侯要把烏影毒啞。
——他又不是褒姒!怎麽就不會笑了。
○○○
次日雨停。
李從舟卻沒能離開寧王府、返回報國寺。
此事說來話長,但簡單來說就是:
——他病了。
那這病又是怎麽得的呢?
一切,就要從這天清晨說起:
李從舟素來淺眠又習慣早起,五更天未明,他就睜開眼、從客舍柔軟的大床上坐起。
按著報國寺的規矩,晨起挑水前,眾僧需得禪坐一刻。
他撩開被子,正準備盤起雙腿,卻敏銳地發現胯|下的褻|褲不對勁:
粗麻的布黏膩地貼在他兩腿|間,不是遺尿,卻涼濕一片。
李從舟怔楞片刻後,霎時黑了臉。
他早非前世的懵懂少年,自然知道這是什麽。
正因為知道,他才會面黑如鍋底,沈眉緊擰、眼睛死死盯著那塊布,像想就這樣將它們燒出一個洞。
昨夜,他睡得確實比往常踏實。
一則王府客舍內焚有助眠的線香,二則回到了京中、不用隨時想著夜襲的西戎賊子。
緊繃了數年的精神放松,李從舟安穩睡過了前半夜,卻在後半夜做起了夢。
夢中他誤入了一片桂花林,多年生的金桂、銀桂長成了如報國寺門前迎客松那般的大樹:枝繁葉茂、郁郁蔥蔥。
金、銀二色的小花如漫天星點般藏在墨綠葉簇下,一陣陣花香撲鼻,甚至形成了潮濕黏膩、灼燒滾燙的熱浪。
他想走,狂風卻卷著桂花下起陣陣金雨。
纏著他、裹著他,一點兒掙脫不得。
“……”
回想起這個滿眼都是桂花樹的荒唐夢,李從舟捏了下眉心、重重出了一口氣,逼自己忽略了腿|間的濕涼感、翻身下地。
他是臨時從報國寺下來送東西,身邊自然沒帶替換的衣服。
但就這麽穿,也讓李從舟不適。
本想扯過僧袍披上、叫烏影去外面找套新的,但拿起外袍一抖,又從中抖出一股若有若無的桂花香。
李從舟是僧人,從不在僧袍上熏香。
身上衣物即便有香味,也該是在寺廟裏浸染的檀香。
這股幽香明明不屬於他,卻能在他僧袍上停留一整晚——
像是那個笨拙撞進他懷裏的人,都不知道他手上沾染多少條人命,就敢抱著他傾訴思念之意。
……想他了?
想他什麽呢。
明晃晃的宮燈下,小紈絝的身體暖烘烘帶著桂花香,開合的唇瓣紅潤水亮,期許看他時,一雙柳葉眼亮得攝人心魂……
李從舟又覺得頸側癢了,像被不知名的小蟲子蟄了一口,初時只覺刺撓,漸漸得卻仿佛過電一般,渾身都開始麻癢起來。
或許,不止麻癢。
垂眸,李從舟的呼吸窒了窒,似乎有點不敢相信自己身上的變化,他瞪著|月誇|下平白起伏的那一團,緊蹙在一起的眉都快要擰成死結。
一時沖動,他索性脫光,將中衣、褻褲、外袍和長褲揉成一團丟進銅盆裏,扯起床上鋪的單子纏到腰間,就抱著盆大踏步走出客舍。
泓寧堂雖是水榭,院內卻也有水井。
此刻天還未亮,整個院子黑黢黢一片,角門處的直房也沒有亮光。
李從舟自己打了水,拎起水桶就兜頭澆下。
冰冷刺骨的井水順脖頸滑向四肢百骸,凍得他渾身繃緊、唇色發白,卻正好能涼血,將那些不屬於他的安適和旖旎都驅出去。
桂花很好,卻不需要用鮮血來滋養。
兩桶涼水傾盡,李從舟才收拾好自己、順便洗了全部的衣衫。
抱銅盆回屋後,院內終於傳來了窸窸窣窣的聲音。
——是寧王府晨起幹活的下人。
被叫來的烏影睡眼惺忪,見李從舟僅裹一條單子的模樣楞了楞,而後他又瞥見銅盆中一團團擰好的布料,眼裏終於染上點笑意:
“怎麽,腎氣不固、睡中遺尿了?”
李從舟懶得同他解釋,只涼涼開口,要他弄一套新衣裳。
烏影比他略長幾歲,其實打眼一看就知道是怎麽回事,將夜遺說成遺尿,不過是怕李從舟惱羞成怒、跳起來揍他。
搖搖頭、閃身翻出王府後,烏影終於笑著吹了聲口哨:
十四五歲的少年郎嘛,懂的都懂。
想著少年心事,烏影便忘了叮囑李從舟披上被子,等他出去外面繞了一圈帶著新的僧袍回來,才發現李從舟就那樣光膀子坐在屋裏。
——秋寒露重,他也不怕著涼。
烏影放下僧袍,當時就在心裏腹誹了一句。
沒想,最後竟一語成讖。
李從舟換好僧袍,讓烏影將自己洗好的那團衣服帶回報國寺。
他拒絕了泓寧堂小廝給他準備早飯,而是直接向王妃辭行。
走到觀月堂外,前頭引路的小廝擡手剛想敲門,院門卻突然從裏打開,烏泱泱一群人沖出來,為首的嬤嬤一下和小廝撞個正著:
“哎喲餵!咦——?明濟小師傅?”
李從舟還未開口,王妃緊跟在嬤嬤身後走出來,她依舊優雅,只是容色略顯焦急,見著他後,勉強笑了下:
“小師傅怎麽來了?”
“來向王妃辭行,”李從舟道,“一夜未歸,小僧也該回寺裏了。”
王妃楞了楞,說了兩句挽留的話後,最終忍不住向他福了一禮,“明濟遠道而來,本該親自送小師傅出去,但秋秋病了,我實在著急……”
病了?
昨天不都還好好的麽。
李從舟心上一突,最終什麽也沒問。
王妃致過歉後就直奔祠堂,只讓身邊的嬤嬤送他出去。
清晨,風微寒。
嬤嬤是個健談的人,一路上給李從舟講了不少王府的事。
李從舟認真聽著,卻漸覺腳下的石板路越來越軟。
眼前的一切也像被烤化了一般,在緩緩地變形、融化。
李從舟搖晃了一下,擡手想扶旁邊的廊柱,卻眼前一黑、朝後倒下——
“哎?!”
“小師傅?明濟小師傅?!!”
○○○
顧雲秋不是什麽大病。
太醫被寧王匆忙提來,卻發現小世子只是吃傷了東西。
負責照料祠堂的雜役小廝、五個銀甲衛都被叫來跪在堂下,旁邊托盤上還放著被顧雲秋咬了一口的:榠楂和優曇缽。
太醫見著那兩樣果子,捋胡須說了句:“這便是了。”
他端起托盤給寧王夫妻看,“此無花果未熟,而那榠楂多用於觀賞和熬膠,小世子當是誤食又灌了許多涼水,一時不受、才會上吐下瀉。”
“熬膠?!”寧王妃一下站起來。
“王妃莫慌,”太醫忙擺手,“榠楂亦可入藥、能平痰止咳,只是生澀未熟,世子這般幹吃……”
他話還沒說完,氣急的王妃轉頭就擰上丈夫耳朵,“又是你!”
寧王哎唷一聲,被妻子拎得整個人都跪到地上。
“罰跪什麽祠堂!還不許吃飯?!”王妃咬牙切齒,“看給孩子餓的!再多一時半刻,是不是秋秋都要給高饤上的木雕啃了?!”
寧王痛得齜牙咧嘴,只能一邊跟老婆討饒,一邊囑咐太醫給兒子用好藥、吩咐寧心堂的廚房給顧雲秋多做些好吃的。
王府的下人對此見怪不怪,倒是那老太醫看得目瞪口呆。
王妃尤嫌不足地踹他一腳,趕他去府外當差。
寧王有苦說不出,他這嚴父還扮演得真是:賠了兒子又折夫人。
不過皇帝陛下倒是高興了,因為當天下午,寧王世子被罰又病倒的消息就從王府不脛而走,很快傳遍了整個京師。
承和帝重新召集龔宰相、文太傅、舒大學士等人進宮,亮出一道聖旨,擺明態度告訴他們——
他不會再立後。
文太傅捧著聖旨感激涕零,當天下午,幾個在朝堂上妄言西北戰局、諷刺定國公徐家的文臣就被舒大學士找借口調離出京。
文家這邊,算是暫時穩住了。
承和帝批完奏折,瞧著宣政殿外面碧空如洗,便來了興致帶三喜出去。順錦廊過禦苑,很快就來到了太子青宮前。
承和帝沒叫宮人通報,而是自己走進了宮苑內。
銀鞍白馬、颯沓流星,太子淩予檀搭箭張弓、嗖嗖連發三箭,最終卻只有一支羽箭勉強上靶。
跟著他的小太監撿了箭雙手捧著,正準備了一肚子溢美之詞,擡頭卻被嚇跪下去、口中三呼萬歲。
淩予檀楞了楞,回頭看見父皇,也跟著下馬行禮。
承和帝目力極佳,剛才兒子眼中明顯有不甘和失落,他無奈一哂,“都起來吧。”
“謝父皇,”太子起身跟到承和帝身旁,“父皇怎麽來了?”
“天氣好,出來走走,”承和帝看他一眼,邀請道:“陪為父逛逛?”
淩予檀自然說好,
ЙàΝf
將手中長弓遞給小太監。
承和帝帶著他出青宮,穿過錦廊來到禦花園內,秋日的園子裏僅有各地敬貢、花房精心培植的各色菊|花。
春有桃柳芙蓉,夏有群荷牡丹,秋日裏倒整好賞菊。
承和帝在一盆嶺南貢入的紫雪二喬旁站定,那盆菊的每一朵都是紫、白二色各占半壁,需養花人精心伺弄不說,還需天時地利。
每一株二喬,都是珍稀名貴、得來不易。
“朕和寧王,”承和帝看著花忽然開口,“原是一母同胞的嫡親兄弟,這,你知道麽?”
太子點點頭道:“皇祖母同兒臣提過。”
“昔年錚弟文采斐然、琴棋書畫無一不精,騎射、政論都在諸兄弟之上,更深得先帝喜愛,時常帶在身邊。”
承和帝說到這頓了頓,意有所指地看兒子一眼,才繼續道:
“當時朕還不是太子,身邊卻已有了許多謀臣,他們總在朕耳邊說——要朕當心這個弟弟,還給朕講《左傳》裏鄭莊公的故事。”
鄭莊公是春秋時鄭國的國君,他的母親武姜偏愛幼子、鬧出不少禍事。
太子一驚,面色微微變了。
“當時,朕和錚弟之間確實生出了不少嫌隙,但——若非後來錚弟出繼、爭取到了定國公徐家,如今站在這的、入住壽安殿的,或許就不是朕和太後了。”
先帝晚年,偏寵容妃。
容妃膝下獨子淩錦,曾是儲君人選。
後來先帝病重,在淩錚選擇出繼、成為寧王後嗣的同一日,容妃方氏忽然服毒自盡,而先帝也突發詔命將淩錦革出皇室譜牒、逐出皇宮,永世不得入京。
淩錦由此改名、隨母姓方,喚名方錦弦。
由於戍邊平亂有功,又在承和元年被封侯,封號:襄平。
說了這麽多,承和帝見太子還懵懂,便幹脆直接點破:
“你練箭,是因為權兒麽?”
太子一下鬧了個大紅臉,“兒臣、兒臣只是……”
承和帝搖搖頭,打斷了他的話:“你母後走後,父皇相信你身邊會有很多謀臣、門客,其中甚至不乏你的親人。但,他們所看、所想、所言,並非全部出自真心,而是帶著他們自己的算計、謀略。”
“朕和貴妃,不是你們想的那般,”他看著年少的太子,耐心解釋,“貴妃的封號是惠,而不是明|慧的‘慧’,檀兒明白其中的深意麽?”
二字讀音相同,詞意卻相去甚遠。
亟見窺察曰慧,心省恤人曰惠。
太子學問不差,自然明白此二字之差別。但他明白了也不敢說,只能拿眼光偷瞄著父皇。
見承和帝神色平靜,才試探著開口道:
“眾臣皆說,父皇你偏愛惠娘娘。”
“只是敬重,”承和帝糾正,“她和徐家助朕良多,在外有定國公平定西北,在後宮,便是你惠娘娘。與其說是情深愛重,朕與她……倒不如說是同僚。”
“同……僚?”太子根本想不到父皇會用這詞。
“你惠娘娘聰敏、卻並非深閨弱女子,她有見識、懂軍機,還曾上過戰場,若非礙於女兒身,一定會建立一番功業、不比鎮國將軍差——”
承和帝想起初見徐家長女時,這位世家小姐根本不似阿茵,她未著襦裙反而披紅袍銀甲,策馬、手捏長|槍。
她用槍指著他,桀驁地問,他是不是那個需要她幫忙的皇子。
後來他奉旨迎娶,徐密更直接在洞房花燭夜對他言明,“父親說,可惜沒給我男兒身,但為女兒郎做你的側妃,也是一種保家衛國。”
想著這些話,承和帝忍不住笑出聲,而後他搖頭看向兒子:“你說,這般一個女子,如何會與那些宮嬪爭一時的榮寵高低?”
太子一時無話,不知說些什麽。
“也別都信你舅舅的,每逢三六九,貴妃都會到太後宮中陪著說話,檀兒不妨也去請個安,自己用眼睛看看。”
“至於你四弟,他是騎射一絕、文辭俱佳,深得朕的喜歡。但檀兒,為君王者文武雙全固然好,但更重要的是——”
承和帝轉身,慈愛而平和地看著愛人留給自己唯一的子息:
“知人善任、有容人的雅量。”
“君王又不需事事躬親,同你的弟弟們好好相處,將來——”承和帝的笑容裏,又平添了幾分算計,“才有人替你賣命。”
淩予檀聽著,面上諾諾稱是,心裏卻早掀起驚濤駭浪。
“對了,”承和帝拍拍他肩膀,“聽說你那小堂弟最近又闖禍被罰、還不知怎地病倒了,檀兒宮裏若有什麽好玩的,不妨送去安慰安慰他。”
淩予檀疑惑:
寧王世子挨罰,關他太子青宮何事?
“為君治國、該具賢名,”承和帝眼中精光閃爍,嘴角的笑卻不達眼底,“寧王世子還小,會記著你這點好的。”
淩予檀一下恍然,看著承和帝離開的背影,心潮洶湧、臉都興奮得發紅——
他的為政手腕是稚嫩,但,這還父皇第一次願意手把手教他。
……
黃昏日暮,太子身邊的總管太監送了個精致的漆盒進寧王府。說是太子聽聞世子生病,特賜此南洋貢物,給顧雲秋病中解悶。
顧雲秋已經醒了,只是來回的出恭讓他面如金紙。
由點心扶著叩謝過太子,又吩咐人賞了那太監,他才接過漆盒打開,發現裏面是一套完整象牙雕的六博棋。
六博流行於先漢,六黑六白合共十二棋,因下棋雙方需各持一根博著而得名。勝利方式是吃殺得子,有時棋子也會被做成兵種、供軍中解悶用。
顧雲秋看了一眼,笑著搖搖頭沒說什麽,只讓點心給拿到庫房收起來。
六博有趣,太子也有心。
但——
他還是更喜歡關撲、錘丸,葉戲、吊牌這些民間的東西。
太過精致的珍奇,只會無時無刻提醒著他:不過是個假世子。
等點心收好漆盒回來,顧雲秋朝他伸出手、示意他來扶自己:
“聽說小和尚也病了?”
點心不明所以,卻還是過去點點頭道:“太醫說、說是連日勞累又受了寒,雖、雖起了高熱,但、不嚴重,多休息兩日就好了。”
高熱?
顧雲秋想了想,忽然借著點心的力量起身、套鞋子穿衣裳。
“公子?!”
“走,”顧雲秋一邊往自己身上系披風,一邊露出個唇色極淡的笑容,“我們看看小和尚去——”
點心想攔沒攔住,只能找人弄來頂軟凳、架著顧雲秋去了泓寧堂。
可惜,他去得不巧:
李從舟昏睡未醒,安安靜靜躺在客舍的大床上。
顧雲秋拒絕了客舍小廝給他搬凳子,而是直接坐到了大床旁。
小和尚睡著後,面容看上去就柔和多了:
密黑的睫羽安靜地蓋在眼瞼上,高挺的鼻梁投下一抹極淺的陰影。
該說,他臉上像王妃的地方多,但又不顯女氣,反在那種刀削斧鑿的淩厲中,平添了一股說不清的精致。
顧雲秋看著小和尚,終於忍不住伸手戳了下他的腮幫:
看吧,遭報應了吧。
——讓你不分我吃的!
不過看著等著,顧雲秋又有些困了,他坐在床邊強撐了一會兒,最終還是困意襲來、忍不住撲倒在李從舟身旁。
片刻後,聞訊趕來的寧王妃,掀開客舍的重簾,就看見兩個半大小子依偎在客舍的大床上。
而她家的傻秋秋——
王妃搖搖頭,掩口輕笑:
都睡著了,卻還要緊緊摟著人家脖子。
可憐小師傅發著高熱,被他這般又壓又纏的,更捂得是雙頰潮紅、滿頭冒汗,鋥亮的腦袋,都被汗水潤得更亮……
在試過幾次,沒能叫醒顧雲秋、也沒能將他從李從舟身上扯下來後,王妃幹脆手一揮、做出決定:
——既然倆孩子這般要好,便都搬去寧興堂。
那邊東西人手齊全,也方便大夫看診照顧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